明月在古代的生活 作者:舞红叶
第四十三章 借势
明月在古代的生活 作者:舞红叶
第四十三章 借势
从这日起她开始翻阅一些乐谱。
不时请教上官墨言,他虽不学笛,却是懂琴。
乐谱上的东西还是懂得不少的。
经他讲解后,再结合她前世学来的一点乐器上的知识,慢慢的磨练了些日子后,居然也能吹得有模有样了。
不时的独自去从前与昭兰一起放牛的山坡间闲逛。
便有一段悠扬的笛声在绿树碧草间传出来。
昭兰每趟从吕府回来,也用不着再一闻到她的笛声就捂着耳朵躲出老远。
这时吕夷简在吕府的教谕师傅开始教他练剑了。
每每他过来时便炫耀的在院子里舞上一趟剑。
这日他在舞剑时明月正好拿了笛子要出门,见自家哥哥把一柄利剑舞动得虎虎生风的,一笑便拿出笛子出来。
吹奏出一曲笛音相和。
墨言正好抬脚刚刚走进夏家院门。
他手内托着一件长袍,等兄妹两人一个停了剑,一个停住了笛。
才上前说他爹爹的袍子坏了个口子,家里又没别人,想请夏氏代为逢补一下。
待把袍子送进屋内,与夏氏打过招呼后才回了自家。
这之后每回吕夷简舞剑。
明月觉得好玩拿着笛子相合时,东院都会适时飘散出一段琴声。
是上官墨言在弹琴。
他的琴声正好补上了笛音中轻快而无沉厚之感的缺憾,吕夷简便能舞得很是尽兴。
后来吕夷简一舞剑便拉上妹妹,径直去东院的院子里舞剑。
自此后每回他过来庄子上。
都会与妹妹墨言三个在东院小聚一番。
有时他舞剑,明月与墨言在树下一坐一立以笛声与琴声相合。
有时墨言会不弹琴只在石桌上铺好纸,随着他的剑与悠扬的笛音。
挥墨写下几句诗句或画一幅剑舞图。
图上三人在一棵碧树下或倚树而立,或舞剑而动。另一个弹琴端坐,着白衣的赫然是他自已。浑然两个无忧少年与一个童真的小姑娘的模样。
吕夷简颇为认真的给三人的这种小小聚会取名为三人诗社。
说要以后每年都不要忘了聚上几回。
明月则不服地问他每次都是只舞剑,哪里算是诗社了?
他就一指墨言,笑着说诗全让他代劳了。
自那日夏氏给上官宁逢过一回袍子后,由于两家住得极近又方便走动。
每遇上衣裳的逢补墨言都会拿过来请她动手。
一天明月见到上官叔叔的袍子都磨得有些破旧了,还不换新的,就建议她娘给做一身,当作当初上官家对她家的报答。
夏氏闻言欣然同意。
还笑说女儿越发的懂事了。
晚上临睡前却与女儿谈到,为何上官先生这么好的人,却不娶一房填房。家里也能多一个照料他的人。
话说完却见女儿已不知何时睡得熟了。
不禁苦笑了一下,给她重新掖好被子。
三人经常小聚。
一日王昭兰从吕府请了假回家时。
来上官家正好撞见三人在院子里吹笛舞剑弹琴,琴笛之音顺着院子飘出院门外。
她在院门口默默地站了一刻,悄然的离去了。
次日她再来找明月。要求参加三人的聚会,明月笑着应了。
说只是哥哥回来后喜欢找墨言哥哥小聚,还非要拉着她同去。
还起了个名字叫三人诗社。
只要她喜欢,随时可以过来。
只是昭兰入府后想回来一趟却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回来也赶不上墨言在家,不由的很是沮丧。
上官墨言在这一年拜了一个京里的名为成谕的文章大家。
因此每隔几日要回趟京里去拜见老师,提出读书时不解的疑难。
因此昭兰能见到他的时间愈发的少了,她为此每回回来都是闷闷不乐。
每回回来也不再爱与明月说笑,人也明显的有了自已的心事。
这几年间明月添了一个喜好。
就是喜欢闲暇时出门去后山闲逛。
由于先前昭兰未入府时,两个小丫头也时常结伴出门放牛,或是去后山踏青。
夏氏倒是习惯了。
她在后山挑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分批次的种了一小片人参,后来透露给她娘夏氏。
夏氏有了前一回的事件,这次也没犹疑。
领着女儿上山,收获了大大小小几十株参。有三五十年份的,有生了六十多年的,其中只有两株是超过百年的。
这是她心筹算的结果。
如果长的参都是一个年份的,岂不是很奇怪?
这时家里既不缺银子,也有了不少的人参做保障。
她开始筹划着要重新买一处住处。
夏氏本来不太同意。
但听女儿劝她,现在家里堆了几十盒子不同年份的人参。
万一让外人瞧见了,岂不会起了歹意。
就算没恶意,被人发现了传出去的话,她们母子也难以解释清楚参的来历。
如果说是在后山挖到的,那么旁的人去挖的话,如果没有那个运气。一株也挖不到的话,不是更让人起疑,认为她们在说谎?
夏氏反复思量后,终于同意了女儿的意见。
在京里里的牙侩行托了牙侩之后,不久传来消息。
得知在京城北的郊处有一处经营不善在茶园庄子要出手。
夏氏又找了家药铺,售出了十几株参,才凑足了八百两银子,买下京北的茶园。
通过牙侩中保后,拿到契约时她特意多留了个心思。
把园子挂在女儿的名下。
想着日后有一日若是女儿出了嫁,这个就算成她的嫁妆之一。
等到要搬家之时,不想却受到了甄二总管强势的阻拦!
说是没有吕府的批准,她们母子是不能随意搬家的。
明月听了暗自的冷笑……
前几年甄二一直慢待夏氏,虽经过他家的春莲一事对她们态度比以往要好些,也没强到哪去。
她还没动他,他却这时又跳出来阻挡这事了?
她也不着急。
只是经常与母亲去打理茶园。
等一日春莲回来,就托她找了一个同在吕府当差的媳妇子。
这个媳妇子原来也是庄子上的,家里与甄二因为租田,而有过争吵。当时甄二收了人家的银钱,却把收成不好的地租给这家。后来这家的丫头进府嫁给了前院一个管事的,家里就搬去了京城住。
她托昭兰在中间给搭个线,雇好一辆马车把人接出来。
在庄口的车里见了那个媳妇子一面。
两人密谈了一番后又递出一个鼓鼓的荷包过去,就若无其事的回家去了。
那辆马车自把人送回京里。
过了没多久,吕府内的仆役下人中就开始有了谣言流传。
说甄二在庄子上这些年欺上瞒下的,没少捞银子。
这事传到大夫人耳朵里,她将信将疑地派了人过来查账。
没几日就把甄二撤了职权,打发他到另一个庄上挂着了个闲差养老。
这还是因为甄二一家都是家生子,祖辈的都给吕府效力,换了别人就卖了出去,落个眼不见心静。
夏氏知道此事后只说甄二不知在府里得罪了哪个。
不知是谁在吕府散的流言。
其实府里十多座庄子,每个庄子的管事若是认真的查起帐来,都总能查出不是来。
外放的庄子管事哪个不会多少的捞些油水进自已的腰包。
其实府里头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的,没事还好说。平日这些个管事也会上下的打点,但若一旦派人查起来就会出了事。轻的也至少会派到别处去调了差事。
明月听了只一笑,说这些与咱们都没关系。
兴许再派过来的新管事能同意她们搬家这事呢。
新来的庄子管事是个三十多岁的,是个很会办事的。
初来时便被她私底下使了银子,之后一口答应她们搬家的事。
说只要在府里报备一下称夏氏身子不好,找人看过后才知道与庄子的八字不合,宜搬到别处静养,把新家地址通报给府内的管事,这样便可成事。
吕府同意搬家的答复下来后,还派来两个据说是来照料夏氏的婆子。
夏氏等这两个婆子来后,不动声色是把她们先打发到茶园去了。
说这是兄弟来京时给侄女儿置的一处产业,她们母子要搬到那里去。
叫她们先去二门守着,没事时照料照料园子。
便把人轻易的打发去看门了。
搬家之前母女商量了一番。
从手里两株百年的参中取出一支人参,送给了上官宁,以答谢他家这几年的照料之情。
等真正要搬时,夏氏还真有些不舍之情。
毕竟在这庄上也住了七八年,女儿如今也快九岁了。
明月便笑说以后那处茶园子才是她们真正的家。
吕夷简得知这事虽觉得突然,却也希望娘亲与妹妹能搬到好一点的住处去。
得参的事夏氏口风甚严。
怕儿子藏不住事,把偶尔得参的事说出去,惹起吕府内的注意。只说是他舅舅知道了她们母女的境况,托人捎了银子过来买的了,倒也瞒过了吕夷简。
第四十三章 借势在线阅读
第四十三章 借势
第四十三章 借势
-